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经典案例网络与知识产权案例  
公司与证券案例
刑事案例
建筑房地产案例
基础民商事案例
劳动人事案例
网络与知识产权案例
海事与海商案例
行政案例
国际案例
金融与保险案例
生活与法
  网络与知识产权案例  
 
网络侵权及应对措施 
 日期:2017/3/19  阅读次数: 2360  来源:浙江湘湖律师事务所  
 
 

沈佩杰律师

【案例】A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网络技术服务的高科技企业,A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兢兢业业的从事技术革新和市场开拓,逐步开始在业内树立了较好的口碑和知名度,企业效益蒸蒸日上。然而2016年2月,A公司发现有人在天涯、知乎等知名论坛发布贴文宣称A公司系黑客企业,A公司的技术是黑帽技术,以及A公司的客户大量被黑等虚假信息。有些A公司的客户获知该信息后纷纷与A公司断绝合作,企业面临倒闭风险。这就是典型的网络侵权行为。

网络侵权指的是他人利用信息网络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侵权行为,网络侵权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一种侵权形式,其所侵犯的权益众多,包括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因此网络侵权事实上与很多侵权纠纷在侵权客体上存在竞合。网络侵权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而涌现出来的,现如今随着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网络侵权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的趋势。

那么遭遇网络侵权,我们应该如何维权呢?首先要了解网络侵权的责任主体,大部分网络侵权涉及的责任主体往往包括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商,以微博为例,网络用户指的是微博用户,网络服务提供商指的是新浪微博平台。由于大部分网络用户存在非实名的情况,因此出现网络侵权时,往往无法直接找到责任主体。故网络服务提供商是能够唯一找到的责任主体。网络侵权行为的主要模式可以以下图为例。


根据以上的侵权模式,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平台进行侵权,因此网络用户是恶意的侵权行为,而网络服务提供商由于其平台的特殊性,导致往往对侵权行为并不知情或者无法判断,所以网络服务提供商往往是善意的。

鉴于此,我国《侵权责任法》有如此设计,第三十六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基于该条规定,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网络侵权维权措施:

措施一:发送侵权通知。发送侵权通知的目的其一是告知网络服务提供商相关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涉嫌侵权,其二是要求对相关用户发布的侵权内容进行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其三是告知网络用户已经侵权要求其自行删除相关内容。侵权通知的内容应当包含三部分:(一)通知人的姓名(名称)和联系方式;(二)要求采取必要措施的网络地址或者足以准确定位侵权内容的相关信息;(三)通知人要求删除相关信息的理由。必要的时候,还要提供权利证明文件等其他文件(如专利侵权须提交专利对比报告)。发送通知后,网络服务提供商应当在合理期限内采取措施对相关侵权内容进行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否则网络服务提供商对损失扩大部分与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收到通知后,大部分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和网络用户都会将侵权内容删除。此时被侵权者制止侵权的目的就基本上得以实现。

措施二:对相关侵权内容进行证据保全。由于网络内容具有可删除性,因此我们认为如要对侵权行为进行追诉,最好事先对相关侵权内容进行证据保全。证据保全的形式可以是诉讼证据保全或者公证证据保全。对于证据保全,律师建议保全的内容应当能够证明侵权内容的发布者(ID)、网络服务提供商名称、发布的时间、网络地址、侵权内容的浏览量(销售数据)、侵权事实、侵权内容被转载的情况和浏览量等内容。做好证据保全对于接下来被侵权者最大限度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措施三:对侵权者提起诉讼。网络侵权纠纷的被告往往有两个,一个是网络服务提供者,一个是网络用户,有些情况下,被侵权方无法知道网络用户的真实身份,只能先以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唯一被告起诉,在此种情况下原告可请求法院责令网络服务提供者向人民法院提供能够确认涉嫌侵权的网络用户姓名、联系方式和网络地址等信息。如果能够确认网络用户的身份,原告可请求法院追加网络用户为被告,并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措施四:刑事控告。民事救济途径并不是应对网络侵权的唯一途径,当网络侵权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受害者可以以刑事控告的形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刑法上有诽谤罪和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如果有人故意通过网络侵权的形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或者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权,就可以进行刑事控告。如2014年10月,曾有一篇《农夫山泉停产,市面上所售90%都是造假水》的文章在微信公众号上流传,造成了农夫山泉公司巨大经济损失,农夫山泉公司发现后立即报警,最终文章发布者被警方抓获,并最终被判刑。

在前面的案例中,A公司找到了律师,在经过律师和A公司多番努力后,网络中虚假的信息被全部肃清,A公司最终化解了这场危机。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利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4、《中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s
 
友情链接:
杭州律师网 神州律师网、浙江神州律师网 浙江法院网 中国法院网 最高人民法院网
 

免责申明     浙ICP备11065342号-1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钱江世纪城民和路800号的宝盛世纪中心1802室-8